Quantcast
Channel: 國際新聞
Viewing all 996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聯合國:氣候威脅 島嶼國家應儘快轉型綠色經濟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5日聯合國新聞布里奇頓報導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6月5日在巴貝多首都布里奇頓發表的《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遠見報告》指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因其地域狹小、人口集中以及糧食、生計和安全對沿海生態系統的高度依賴,極易遭受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報告指出,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威脅包括不斷增加的洪水、海岸侵蝕、海洋酸化、海洋和陸地溫度上升以及極端天氣事件對基礎設施的破壞。除了這些直接威脅,氣候變化還對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部門造成了複雜影響,如對漁業和旅遊業,另外,還會造成應對氣候變化的經濟成本大幅增加。
  
報告也指出,應該確立跨領域的發展目標,將氣候變化、貧困、自然資源枯竭、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等因素綜合考慮。報告還指出,雖然小島嶼國家面臨諸多挑戰,但機遇依然存在,如開發可再生能源的機遇和未開采的自然資源、發展基於海洋的綠色經濟等。


巴西海灣到2016年奧運前也難以潔淨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8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巴西「里約熱內盧」市長「佩斯」表示,在2016 年「里約」夏季奧運前,舉行帆船賽的「瓜納巴拉」海灣無法及時清理乾淨。

巴西之前承諾,要將「瓜納巴拉」海灣的汙染減低百分之80,但現在「里約」市長「佩斯」承認,無法達到預定的標準;不過,他表示,汙染的程度不會對選手健康造成威脅。

其實,從一開始,很多人就對「里約」保證會淨化汙染抱持懷疑的態度,因為數十年來,當局承諾過很多次要清理海灣,但是每次都食言而肥。

日漏報640公斤鈽 足以製80核彈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8日中央社東京報導

共同社報導,日本受福島核電廠事故影響,有640公斤核燃料鈽投入反應爐卻未使用,但未向國際原子能總署匯報。這些鈽足以製造80枚核彈,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各國每年須向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提出鈽持有量報告,日本的漏報行為難免招致質疑,國際社會對持有大量核燃料的日本投以嚴厲目光。

日本此前對外宣稱的鈽持有總量約為44噸,但實際上則有約45噸。

此次漏報的是九州電力公司玄海核電站三號機組(位於佐賀縣)內的混合氧化物(MOX)燃料所含的640公斤鈽。這些燃料2011年3月投入反應爐,卻因福島核電廠事故後反應爐無法重啟而遭到長期擱置。

兩年後的2013年3月,有關方面才將未使用的燃料從反應爐中取出。

聯合國發表首版指南 教你不再浪費食物

$
0
0
本報2014年6月9日綜合外電報導,郭政佑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上每天有超過8億4千萬人處於飢餓狀態,完善運用全球食糧、避免食物浪費,比增加糧食產量更為重要。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糧農組織(FAO)及英國廢物及資源行動計劃組織(WRAP)上月底共同發表《思前‧食後‧厲行節約指南第一版》(the Think.Eat.Save Guidance Version 1.0)旨在提供指引給各國政府、地方主管單位、私人企業和其他有需要的人,以設法避免浪費食物。

聯合國發表首版指南,教如何避免食物浪費。(來源:聯合國環境署)

全球1/3遭浪費食物 可養活飢餓人口 或減碳排10% 

研究顯示,全球每年生產的食物,至少有1/3(約13億噸)遭浪費或未經食用即耗,其量等同於14億公頃的農田。而僅需其中的1/4食物量,就足夠供給世界上仍處於飢餓中的人們。

根據FAO的資料,每年幾乎有一半的蔬果遭浪費;已開發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約有10%是肇因於生產這些人們不會吃下肚的食物;工業化國家的食物損耗及浪費的總額達6,800億美元;而開發中國家則是3,100億美元。

「浪費食物會造成經濟和環境的負擔,且虛耗用來生產糧食的自然資源」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Achim Steiner)說,「現在的社會和以往比起來,生產等量的飲食會消耗更多的資源,因為工業化、中產階級增加所產生的需求、以及不斷發生的經濟危機衝擊,導致我們購買及飲食的方式也不同以往」

建立體制、平台 節約食物需要集思廣益

人們需要更好的體制系統來節約食物,以及永續的糧食生產消耗方式。確保全球人類都有足夠的食物,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零飢餓挑戰計畫的願景,UNEP和FAO也在此挑戰計畫下,共同進行FAO-UNEP永續食物系統計畫(FAO-UNEP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Programme

為達此目標,UNEP和FAO、德國杜塞道夫商展公司(Messe Düsseldorf GmbH)、英國廢物及資源行動計劃組織(WRAP)等單位,也共同發起「思前‧食後‧厲行節約──減少你的耗糧足跡」(Think.Eat.Save: Reduce your Foodprint)國際運動,希望喚起人們的意識,並建立資源分享平台,讓遍及全球各處的使用者分享想法及資訊,運動發起的第一年,已有超過百萬人參與。

STEP BY STEP 《思前‧食後‧厲行節約》指南初版發表

此指南便是前兩項計畫的產物之一。「這個首開先河的指南可帶來起頭的效果,提供技術性專業知識及動力,讓廣大的倡議行動者能善用既有知識、展開行動、並著手處理此關鍵議題」施泰納補充說明。

《思前‧食後‧厲行節約指南第一版》內容由製作浪費食物的圖譜以及如何計量開始,再深入聚焦於家庭及食物供應鏈,為使用者展現整套如何改善食物浪費的流程。指引提供全方位清晰的步驟,包含如何檢視避免耗糧的程序及計畫、如何實際操作、如何計量成效,並且提供國家、區域、企業、家庭等不同單位層級的活動辦法。

此指南是奠基於已驗證的全球實作經驗上。以英國為例,其可避免的食物浪費量在2007年至2012年之間減少了21%。

逐步改良、測試 減少浪費也要精益求精

當日發表的指南是第一版,有待全球更多國家加入這項挑戰計畫來日益豐富其內容,並共同分享降低食物浪費帶來的好處。因此,UNEP和FAO現正徵召此前無防止耗糧組織的先鋒國家及城市,在未來幾年中測試這項指南的功效。而UNEP和FAO會提供先鋒國家及都市所需要的技術及策略支援。

另外,隨著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及其他國際團體聯合推動的「全球食物損耗及浪費計量草案(Food Loss & Waste Protocol)」,這份指引文件亦將逐漸改良,以協助由世界資源研究所主持的全球食物浪費計量行動。

【參考資料】

菲印馬越 聯手制止海龜交易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7日中央社馬尼拉報導

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與越南4國同意加強跨境合作,聯手制止「珊瑚大三角」(Coral Triangle)區域的非法海龜交易。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7日在聲明中表示,4國政府官員在6月3日至4日舉行的海龜交易工作坊上,作出這項承諾。這場工作坊顯示出4國已開始關注海龜非法交易問題的嚴重性。

「珊瑚大三角」被認為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全球中心,橫跨印尼、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索羅門群島和東帝汶等國的海域,有「海上亞馬遜」之稱,是至少7種罕見海龜的棲息地。

根據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所有國際商業海龜交易均屬非法。WWF說,此類盜捕事件不只是發生在菲律賓海域,在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和廣義的「珊瑚大三角」區域,也極為猖獗。

深海魚會「埋碳」 研究:約年值千萬歐元碳權

$
0
0
本報2014年6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深海魚​每年可吸收、儲存英國和愛爾蘭附近海水表面超過1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此天然的碳捕捉和儲存機制,價值約為每年高達1千萬歐元的碳權。

深海的合齒魚科魚類。(來源:維基百科)

捕食大陸斜坡海洋生物 深海魚將碳永埋海底

南安普敦大學和愛爾蘭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用最新生化追蹤技術,拼湊出深海魚的攝食習慣,發現了生活在英國周圍深海的魚類,扮演了將碳從海水表面帶往海床的重要角色。

原本科學家假設,深海魚全依賴來自海水表層的的粒子作為能量來源,不會往上移動至海水表面。不過研究人員發現,超過半數的底棲性魚類,其實依靠著水母、頭足類和小型魚類從海水表面帶下來到大陸斜坡的能量維生,而非沉積的養分粒子。

大陸斜坡其實有著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許多動物每天晚上垂直往上移動到水面覓食,將養份帶至大陸斜坡。而在大陸斜坡的半山腰處,動物豐富程度和生物質量可達全球高峰,原因就在於這裡垂直移動的海洋生物,最容易被棲息在海底或接近深海的魚類所捕食,牠們體內的碳也就隨之留在海床。深海的底棲性魚類也因而具有碳捕捉和儲存的功能。

同位素推估碳捕捉量 深海開發更需考量生態價值

研究主要作者、南安普敦大學Clive Trueman博士說:「隨著漁業、能源開採和採礦延伸到更深的水域,我們所不熟悉的罕見深海魚其實更顯重要。我們必須認識並且珍惜這些生態系統的服務,才能在深海開發食物來源、能源或礦藏時做出適當決策。」

瞭解棲息在海平面下1公里以上的動物相當困難,在西愛爾蘭大陸坡500~1800公尺處,愛爾蘭海洋研究所以跨領域研究船「塞爾特開發者號」(RV Celtic Explorer)捕捉樣本,並測量樣本魚類肌肉中的碳和氮同位素。

同位素的些微不同,表示碳和氮在魚體內代謝的速度不同,藉此推導出大陸斜坡生態系的食物鏈關係。研究人員還可測量出最常見物種體內的同位素,推估深海魚類捕捉和儲存的碳量。

【參考資料】

綠屋頂+冷屋頂 美研究:百分百抵銷熱島效應

$
0
0
本報2014年6月11日綜合外電報導,郭政佑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利用冷屋頂和綠屋頂,可以抵銷都市的熱島效應。研究也發現,不同的屋頂還可能影響城市的降雨和能源需求,並且隨著設置地點的不同,效益也會有所不同。

美國拉斯維加斯一間沃爾瑪超市的冷屋頂。(圖:Walmart)

都市不斷擴張 熱島效應持續促成升溫

城市和大都會區透過兩種方式影響當地的區域性氣候:第一,市區內密集的居住人口與交通,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第二即是熱島效應。

在城市裡,建築物、柏油路和人行道的深色表面會吸收陽光,並放出熱,導致市區內溫度升高,週圍郊區卻有豐富的植物土壤,可供水氣蒸發散熱;相較之下,城市成為一個如同被涼爽郊區包圍的「熱島」樣態。當市區規模不斷擴張,人們也日益尋找永續的方式,以調適不論是地區性或是全球性的暖化。

科學家:若能改良所有屋頂 抵銷城市升溫3℃不是問題

此項新研究,模擬了綠化型的「綠屋頂」(green roofs)、冷卻型的「冷屋頂」(cool roofs)及混和型(green─albedo roofs)3種不同屋頂,並以美國至2100年可能發展出的各種城市擴張情況為基礎,檢視其降低熱島效應的功效。

研究使用電腦模組,在高、低度城市發展情況下,分別模擬預測未來四季的天候氣象,並將結果與2000年的氣候作比較。結果顯示,在最高度城市發展下(由2012年的3億1500萬人口增加至2100年的6億9000萬人),城市造成的地區氣候升溫約是1~2℃,有些地區甚至升溫超過3℃。

依據此電腦模型預測,科學家說,如能改良所有屋頂,就可完全抵銷城市升溫。

冷屋頂降溫能力最佳 冬季保暖卻需消耗更多能源

冷屋頂的效能比綠屋頂更高,並且在乾燥地區表現更好。舉例來說,在夏季時,佛羅里達州的冷屋頂能降低的溫度,比綠屋頂多0.2℃;而在較乾燥的加州更較其降低多達1.2℃;混和型屋頂的效益則是比綠化型稍佳。

然而冬季的時候,冷屋頂及混和型屋頂仍會持續降溫,可能導致需要更多能源供給建築內部保暖,如此便會抵銷掉夏季時省下的空調費用。但綠屋頂反而能提供些微(不超過0.5℃)的保暖效果。

綠屋頂可改善空氣、提供棲地、減緩氣候變遷

不同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也很大,在某些地區,如佛羅里達,冷屋頂會減少濕熱空氣上升形成雲霧,進而減少降雨量,而在中大西洋地區如紐約和賓州,綠屋頂則增加水氣蒸發,造成降雨的機率上升。

總而言之,冷屋頂和綠屋頂不僅僅影響溫度,還影響降雨跟能源使用,研究科學家歸納結論說:沒有一種屋頂能適用所有情況,必須考慮地理因素、能源消耗等多種面向才能選擇出每一個城市適合的方案。

另外,人們也應將許多傳統屋頂無法帶來的好處納入考慮,例如綠化屋頂能提供棲地給都市區的野生動物、涵養雨水資源、改善空氣品質;再者,植物和土壤捕捉儲存空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亦能緩和氣候變遷。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鯊魚劍」鋸鰩瀕危 IUCN提全球保育計畫

$
0
0
摘譯自2014年6月5日ENS南非,德班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為保護世界上因棲地破壞和過度捕撈而面臨生存危機的鋸鰩,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鯊魚專案小組5日提出預防鋸鰩滅絕、推廣復育的全球性策略。

大齒鋸鰩(Pristis microdon)出沒於印度洋西太平洋交界的熱帶水域,分布範圍從東非到新幾內亞、菲律賓、越南和澳洲。(圖:Simon Fraser University Public Affairs and Media Relations)

鋸鰩5種全為瀕危以上等級 用作魚翅、展示、藥用

鋸鰩是一種棲息於溫暖水域、長相類似鯊魚的魟魚,有長型鋸齒狀的吻部,也是體型最大的一種魟魚,體長可超過7公尺。鋸鰩過去曾在90多個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的沿海和河流水域出沒,總共5個鋸鰩物種全數被IUCN的紅皮書列為瀕危或極度瀕危。

針對性捕撈和誤捕是鋸鰩的主要生存威脅。牠們用來偵測和攻擊獵物的吻部很容易被魚網纏住,尤其是拖網和刺網。紅樹林等鋸鰩主要棲地被破壞,也不利於鋸鰩生存。

墨西哥、巴西、肯亞、伊朗、印度和中國等地視鋸鰩的吻部為收藏品或是傳統藥材。其吻部的鋸齒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常被當做鬥雞腳上綁的刺。部分地區食用鋸鰩;在亞洲,鋸鰩的鰭是魚翅中的上品。鋸鰩也常是水族館中受歡迎的展品。

誤捕後存活率高 鋸鰩復育不難 但仍須努力

IUCN在德班的鯊魚國際會議上啟動保育策略。同時,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也提議在11月將鋸鰩列入遷移物種公約,以加強保護。

「雖然鋸鰩在許多地區都瀕臨滅絕,但其實有些簡單的方法可幫助復育。舉例來說,我們知道只要妥善的處理,鋸鰩可以在被誤捕後順利存活下來,因此我們保育策略的重心將放在商業型、生計型和娛樂型捕撈者的基礎教育上。」IUCN鯊魚小專案共同主席、昆士蘭詹姆士庫克大學環境科學教授Colin Simpfendorfer博士說。

目前國際上已經有鋸鰩商業貿易禁令,為了補足此禁令,新保育策略呼籲各國和各地區制定禁止捕殺鋸鰩相關規定、減少誤捕、保護鋸鰩棲地並確保有效執法。

Simpfendorfer主持的美國佛羅里達小齒鋸鰩復育計畫,已經獲得初步的成果。

附註:鋸鰩魚的吻部延長,兩側有齒狀突起,非常像鋸鯊目的鯊魚,但不同的地方是鋸鰩身體扁平,鋸吻上沒有肉質觸鬚。鋸鰩科是鋸鰩目的唯一一科,平時將身體潛伏在泥沙中,主要棲息在淺海。鋸鯊,即鋸鯊目的鯊魚,屬於板鰓類,其下只有一科,目前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台灣魚類資料庫)
Global Protection Strategy Proposed for Endangered Sawfish
DURBAN, South Africa, June 5, 2014 (ENS)

A global strategy to prevent extinction and promote recovery of sawfishes, devastated worldwide by overfishing and habitat loss, was introduced today by the Shark Specialist Group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Sawfishes – warm water, shark-like rays characterized by long, toothed snouts, or rostra – are the largest of the rays, reaching over seven meters in length.

Once found in the coastal waters and rivers of more than 90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untries, all five species are today classified as Endangered or Critically Endangered on the IUCN Red List.

The strategy is being launched at the Shark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Durban and coincides with announcements that two West Africa countries – Guinea and Guinea Bissau – are proposing the listing of sawfishes under the 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 in November, an action that could boost protections.

Mortality from targeted and incidental fishing is the main threat to sawfish. Their rostra, which they use to detect and wound prey, are easily entangled in many types of fishing gear, particularly trawls and gillnets.

The destruction of key habitats, such as mangroves, also poses a threat to sawfish survival.

“Although these species are perilously close to extinction in many regions, there are some fairly simple ways to help populations recover. For example, we know that sawfish can actually survive capture quite well if handled properly, and hence, basic education of commercial, subsistence, and recreational fishers is central to our conservation strategy,” said Dr. Colin Simpfendorfer, IUCN SSG Co-Chair, Professo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t James Cook University in Queensland.

Dr. Simpfendorfer 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 recovery plan that has improved the status of smalltooth sawfish in Florida.

To complement an existing ban on commercial international sawfish trade, the new strategy calls for national and regional actions to prohibit intentional killing of sawfish, minimize mortality of accidental catches, protect sawfish habitats, and ensure 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such safeguards.

Sawfish rostra are universally valued as curios and have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Mexico, Brazil, Kenya, Iran, India, and China. The rostral teeth are prized as cockfighting spur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Sawfish meat is consumed in some places; sawfish fins are exceptionally valuable for shark fin soup in Asia. The species also serve as popular aquarium attractions.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相關文章】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永續水產養殖面臨挑戰 糧農組織籲各國緊急應對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9日聯合國新聞義大利報導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6月9日指出,為全世界12%的人口提供生計的漁業和水產養殖業在保障糧食和營養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際社會應採取緊急行動解決該部門所面臨的一系列可持續發展挑戰。   

糧農組織漁業委員會第31屆會議9日在義大利羅馬開幕。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強調,魚類產品帶來的動物蛋白佔全球消費的17%,在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部分亞洲國家這一比例甚至可以達到50%,此外,漁業和水產養殖業還為世界上一些最貧困的人口提供了生計和口糧。因此,漁業和水產養殖業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熱浪汆印度 喜馬拉雅山腳發燒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9日中央社印度報導

熱浪席捲北印度,新德里機場附近的巴拉姆(Palam)氣象站,8日氣溫飆高至攝氏47.8度,創62年來新高,改寫自1952年以來的紀錄,喜馬拉雅山腳的城鎮也喊燒。當局下令強制限電措施,以免停電惹民怨。

熱到不行的德里還是晴空萬里,絲毫沒有水氣從天而降的徵兆。氣象局預測,這波熱浪還要再持續一段時間,且雨季開始前,德里氣溫有可能每週創新高。

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城鎮也熱浪滾滾,像是烏納(Una)巿8日高溫45度;比亞斯河(Beas River)流經的曼迪(Mandi)縣巽德那加(Sundernagar)鎮也有40度。

肯亞警方查獲228根完整象牙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5日新華網報導

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5日說,肯警方當天在港口城市蒙巴薩的一間倉庫中查獲228根完整象牙和74個象牙碎片。

野生動物管理局官員阿瑟·圖達表示,通過顏色和尺寸判斷,這批象牙大多來自剛果(金)和坦尚尼亞,以及來自肯亞國內察沃國家公園等地。圖達說,獵取如此數量象牙大約需要殺害100餘頭大象。

蒙巴薩警方負責人傑弗里·馬耶克說,警方正在調查一名肯亞籍嫌疑人,並搜尋更多嫌疑人。警方懷疑恐怖分子利用肯亞沿海地區象牙走私募集活動經費。

根據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提供的數據,肯亞大象和犀牛現有數量分別為3.7萬頭和1100頭,去年肯亞全國有302頭大象和59頭犀牛遭到獵殺。

印尼查獲8百公斤福馬林毒麵條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9日中央社印尼報導

印尼警方日前在中爪哇查獲800公斤、含有被稱為「福馬林」且會致病的甲醛溶液的麵條。這些毒麵條正準備在當地市場銷售。

醫學專家指出,由於甲醛屬無色、具強烈氣味、刺激性氣體,溶液稱福馬林。吸入高濃度甲醛後,會出現呼吸道的嚴重刺激和水腫、眼刺痛、頭痛,也可能發生支氣管哮喘。孕婦長期吸入可能導致新生嬰兒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長期吸入可導致精子畸形,嚴重的可導致白血病。

印尼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幾年前曾傳出雅加達街頭小販被發現出售的鮮魚、鹹魚、麵條、豆腐、雞肉和魚丸含有福馬林。另外,含有高度亞硝酸鹽的印尼燕窩「毒血燕」報導也讓消費者聞之色變。

2014世界海洋日 回顧海洋法公約20周年

$
0
0
摘譯自2014年6月9日ENS美國,紐約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海洋覆蓋地球3/4的表面,含有地球97%的水,佔全球生物棲息容積的99%。但是過度開發、非法捕魚、非永續水產養殖、海洋汙染、棲地破壞、外來種、氣候變遷以及海洋酸化種種人類活動,正在對全球海洋造成壓力和破壞。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第20周年。海洋公約法是所有海洋活動的法律依歸,也是全球海洋永續利用的關鍵。

阿薩蒂格島大西洋沿岸的日出。阿薩蒂格島是美國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東岸的一個離岸沙洲島。(圖:Vicki Ashton)

海洋是國家經濟命脈 大堡礁恐列為瀕危遺產

人類所呼吸的大部分氧氣產自海洋,吐出的二氧化碳有30%被海洋吸收,因此海洋也有緩解全球暖化效應的功用。此外,海洋也是國際貿易的基石,對於依賴旅遊和漁業的國家來說更是經濟命脈。

澳洲昆士蘭沿岸將興建5座超大型港口,大多位在全球最大珊瑚礁和聯合國世界遺產大堡礁附近,澳洲保育團體為此感到非常憂心。

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自2011年起持續對澳洲大堡礁的管理措施提出關切。接下來一年內,世界遺產委員會將決定是否將大堡礁的加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美國海星疾病蔓延 國務卿凱瑞籲政治人物保育海洋

根據官方統計,海洋涵養了近200,000種已知物種,但實際數字可能為上百萬。全球超過30億人依賴海洋和沿岸生物多樣性生活。

北美太平洋沿岸最近更出現新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威脅。

前兩周,奧勒岡州沿岸爆發規模空前的海星消耗性疾病,研究者認為很可能危及整個紫色赭石海星族群。而在此波爆發前,奧勒岡州沿岸原本是整個西岸唯一倖免於海星消耗性疾病的地區。

美國國務卿凱瑞呼籲美國政治家加入保育海洋行動,也歡迎草根環團持續督促。

保護海洋獵食者 多國禁鯊魚商業捕撈

一些國家則正在努力保育海洋物種。

英屬維京群島5月22日加入宏都拉斯和巴哈馬的行列,在其海域設立永久鯊魚保育區。宏都拉斯和巴哈馬於2011年設立鯊魚保育區。

英國海外領土內閣禁止其30,933平方英里的經濟海域內所有鯊魚和魟魚物種的商業捕撈活動,也禁止境內買賣和貿易鯊魚產品。許多瀕危和近危鯊魚物種,包括遠洋白鰭鯊、雙髻鯊、虎鯊和加勒比礁鯊,都會游經英屬維京群島海域。

全世界每年共有約1億隻鯊魚死於商業捕撈。因此,超過半數的鯊魚和其近緣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色名錄的瀕危或近危。

World Oceans Day 2014 Dawns on Oceans in Danger
NEW YORK, New York, June 9, 2014 (ENS)

Oceans cover three quarters of the Earth’s surface, contain 97 percent of the Earth’s water, and represent 99 percent of the living space on the planet by volume. But human pressures, such as overexploitation, illegal fishing, unsustainable aquaculture, marine pollution, habitat destruction, alien species, climate change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are taking their toll.

June 8, World Oceans Day, this year marks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day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entered into force. This treat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legal framework for all ocean activities and is critical to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world’s seas and oceans.

Sunrise over the Atlantic shore of Assateague Island, a barrier island off the eastern coast of Maryland and Virginia, USA (Photo by Grace Alone)

But there are many threats to the oceans of the world.

Australian conservationists are alarmed because five mega ports will be allowed along the Queensland coast, mainly in areas near the Great Barrier Reef, the world’s largest reef and a UN World Heritage Site.

The UN’s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has continued to express serious concern about Australia’s management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ince 2011.

There is a strong and disturbing possibility that, within the next 12 months,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will decide to downgrade the Great Barrier Reef’s status to an “In Danger” status.

Oceans generate most of the oxygen humans breathe. They absorb about 30 percent of carbon dioxide produced by humans, buffering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And oceans serve as the backbon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re important economically for countries that rely on tourism and fishing.

But human pressures, such as overexploitation, 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destructive fishing, unsustainable aquaculture practices, marine pollution, habitat destruction, alien species, climate change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are taking their toll on the world’s oceans and seas.

Oceans contain nearly 200,000 identified species, but actual numbers may lie in the millions. More than three billion people depend on marine and coastal biodiversity for their livelihoods.

Along the Pacific coast of North America, there is a new threat to marine biodiversity.

Just in the past two weeks, the incidence of sea star wasting syndrome has exploded along the Oregon Coast and created an epidemic of historic magnitude, one that threatens to decimate the entire population of purple ochre sea stars, researchers say.

Before this outbreak, Oregon had been the only part of the West Coast that had been spared this devastating disease.

U.S. Secretary of State John Kerry urged U.s. politicians to protect the oceans and welcomed the pressure from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ists that might motivate them to do so.

Some countries are acting to conserve marine species.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moved on May 22 to establish a permanent shark sanctuary in its waters, joining The Bahamas and Honduras, which declared shark sanctuaries in 2011.

The designation by the cabinet of the 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y prohibits commercial fishing of all shark and rays species throughout the full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 an area of 30,933 square miles. The designation also bans the sale and trade of sharks and shark products within the territory. Many threatened or near-threatened shark species, including the oceanic whitetip, scalloped hammerhead, tiger, and Caribbean reef sharks, swim in the waters off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Worldwide, an estimated 100 million sharks are killed each year in commercial fisheries. As a result,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s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says that more than half of all sharks and sharklike species are threatened or near-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南非犀牛寶寶目睹母親被殺後難以入眠,向管理員尋求安慰。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20日國際在線外電綜合報導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9日報道,在目睹母親被殘忍殺害後,犀牛寶寶無法獨自入眠,躺在護理人員身邊尋求安慰。一位攝影師記錄在南非記錄下這一幕悽慘的情景。

據報道,這頭小犀牛名為“Gertjie”,現約4個月大,于上個月7號被解救。當時它待在死去的母親身邊。動物保護組織的工作人員介紹,一些偷獵者因希望獲取犀牛角的緣故,當著小犀牛的面殺死了其母親,並取下犀牛角。犀牛寶寶從此心靈受重創,無法獨自入眠。

物種中心的管理員稱,如果偷獵者的行為得不到遏制,到2026年,這種南非犀牛將滅絕。

福特聯手亨氏 研究以番茄製造汽車零組件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11日華爾街日報美國報導

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正在尋找一種更持久的方式來製造汽車,而番茄可能也會變成它的一種原料。

福特汽車和亨氏(H.J. Heinz Co., HNZ)正在研究使用番茄纖維來研究一種更為持久的複合材料用於汽車製造。這兩家公司週二稱,干番茄皮可以用來製造連線支架或汽車上的硬幣及雜物儲存罐。福特研究人員正在測試這種材料的耐受度。

福特已經擁有了8種來源於生物的汽車生產材料,包括提取自椰子的複合材料以及大豆泡沫坐墊等等。福特正與亨氏、可口可樂公司(The Coca-Cola Company)、耐克公司(Nike Inc.)、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合作。這些公司說,打算生產出一種100%提取自植物的塑料,用於包裝或其他目的,以替代目前產自石油的包裝塑料。


全球捕撈量減 獨低收入國增加 恐耗竭熱帶漁藏

$
0
0
本報2014年6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全球捕撈量都在減少,唯有熱帶地區的捕撈量仍在增加,尤其是在東南亞。若缺乏有效管理重建被過度捕撈的漁業資源,許多海洋野生漁藏將無法增加。

大多數過度捕撈發生在印尼和中國。研究表示,從1950年至2010年間,印中兩國的過度捕撈量分別是470萬和300萬噸。

柬埔寨的小規模漁撈。(圖:WorldFish)

熱帶地區較缺糧 易耗竭漁業資源

根據「熱帶地區狀態」最新發表的一份初期洞察報告,低收入和人口成長中國家的海洋捕撈,已經造成熱帶地區嚴重的漁業資源耗竭。報告指出,這些地區的漁業捕撈目前佔全球野生海洋捕撈量超過40%。

魚類佔了全球人口動物蛋白質攝取量的16%,在低收入、糧食缺乏的國家則佔20%,而這樣的國家大多數在熱帶地區。

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等全球12個研究機構參與了這項研究。詹姆士庫克大學永續熱帶漁業和水產養殖中心資深研究員Andrew Tobin說,大多數的過度捕撈發生在印尼和中國,從1950年至2010年間,印中兩國的過度捕撈量分別是470萬和3百萬噸。

善加管理 魚群數量回升不慢 澳或可為學習榜樣

「澳洲漁業管理普遍較佳,絕少被歸類為過度捕撈。這份報告顯示,澳洲經驗可作為東南亞地區的指引,我們應該分享國內的學習歷程給東南亞地區。」

Tobin說,近日政府評估,150處澳洲漁業資源,僅兩處被歸類為非永續狀態。

不過Tobin也說,不應對熱帶其他地區的漁藏狀態「過度情緒化」。

「被過度捕撈的漁藏仍然是可以永續捕撈的,只是魚群數量已經不那麼充足,需要更嚴謹的管理並減少捕撈量。」

「好消息是,只要妥善加以管理,魚群數量回升算是相對快速的。」Tobin說。

澳洲漁業資源非完全樂觀 仍有常見漁獲無研究

澳洲海洋保育協會人員Toomi Mahto則表示,澳洲的漁業資源狀態也並非完全樂觀。

「關於澳洲熱帶北岸的3種漁獲──西大西洋笛鯛、馬拉巴笛鯛和鰓棘鱸,我們所掌握的族群健康狀況和捕撈影響資料非常有限。這3種物種是西澳、北領地和昆士蘭經常捕撈的魚種,但相關研究卻很缺乏。」

【參考資料】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首度由美主辦 世界保育大會2016在夏威夷

$
0
0
本報2014年6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林雅玲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委員會5月21日宣布,2016年「世界保育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WCC)將在夏威夷舉行,是這個全球最大的保育會議66年來首度由美國主辦,將有來自160個國家的8000~10000名代表聚集在夏威夷。

IUCN拜訪夏威夷,決定將在此舉辦2016年的世界保育大會,這是美國首度主辦該會議。(圖:Governor Neil Abercrombie)

IUCC保育大會 X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100週年

2016年的WCC大會,是IUCN自1948年以來的第24屆會議。WCC大會素有「保育運動的奧運」之稱,將吸引科學家、政治家、決策者、教育工作者、非政府組織、企業人士、環境和氣候專家,以及當地組織等多元團體與會,10天的會議裡將討論環境和發展議題與政策,將於2016年9月1日~10日於檀香山歐胡島的夏威夷會議中心召開。

IUCN指出,美國有85個IUCN成員組織(其中8個在夏威夷),也是成員數量最多的國家,另外,2016年WCC大會將與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NPS)的100週年紀念會共同舉行。

為了WCC大會,美國政府必須發放數量空前的簽證給數十個國家的代表,其中一些甚至可能與美國有緊張的政治關係。

WCC大會近來越來越重視氣候變遷議題,美國身為主辦國,其國內對於氣候變遷、棲地喪失與野生動物保護等議題所做的努力,也將被放大檢視。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最後關頭寫給IUCN秘書長馬東拉菲(Julia Marton-Lefèvre),表示「強烈支持」的態度。「夏威夷是美國境內文化和生態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得天獨厚且獨特的自然資源以及傳統文化......」出生於夏威夷的歐巴馬寫道。

阿羅哈精神

夏威夷州長阿伯克隆比(Neil Abercrombie)對於能雀屏中選,表示「全州都相當興高采烈」。

維西曼(Chipper Wichman)是2016年夏威夷大會的指導委員會主席之一,他也考艾島(Kauai island)國家熱帶植物園(National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NTBG)的園長兼執行長。他強調,在夏威夷舉辦WCC大會,更能讓世界認識到島嶼在保育與對抗氣候變遷方面的重要性。

「夏威夷擁有全球獨特的物種,既被稱為生物多樣性熱點,也是『物種滅絕中心』之一,」維西曼補充。他認為,WCC大會可讓夏威夷分享在遏止生物多樣性和重要棲地喪失方面,所採用的多組織策略;而夏威夷對於保留傳統文化資源和本土知識以及以科學為基礎的保育努力,可以激勵全世界。

生物多樣性熱點 各國環境問題縮影

美國康乃爾大學植物園園長鄧恩(Christopher Dunn)稱呼夏威夷是「每個國家都會面臨的環境與社會問題縮影」。

夏威夷很多本土動植物都是單一島嶼特有種,往往只存在於單一山谷或山區。支持申辦WCC的夏威夷當地人士指出,地理隔離導致夏威夷擁有極高比例的特有種,本土的植物約90%只存在當地,而族群較小且不斷下降的原生鳥類和昆蟲,也有相似的比例

據估計,夏威夷已喪失115種原生植物,大約還剩1230種。目前,夏威夷約有57%的本土植物(近700種)面臨不同程度的危機。

夏威夷的綠蠵龜。夏威夷擁有許多世界稀有的動植物,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圖:Wally Gobetz)

根據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已知有將近1萬7000種動植物面臨滅絕,而IUCN認為這還是「嚴重低估」,目前的滅絕速度可能會比歷史預期的速度高上一萬倍。

討論、辯論和多組織投票決定保育策略,是WCC大會的主要形式,會議結論對世界各國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活動影響深遠。

鄧恩是夏威夷大學里昂植物園的前任園長,他表示,夏威夷在「傳統知識的文化層面,以及其滿足主要和潛在的環境惡化議題」而取得WCC主辦權。

州長阿伯克龍比在宣布夏威夷成功奪標的新聞發表會上,指出該州獲得IUCN委員會一致的票選支持。他強調,夏威夷在組織之間與內部合作的重要意義,草根(grassroot)運動不但橫跨島嶼,還擴展到華盛頓特區的合作夥伴。

NTBG的維西曼也出席發表會,他認為夏威夷可以強調他們在生物文化保育的領導角色。「科學和本土文化的協同效應,」維西曼表示,「是將開啟我們居住星球未來保育工作的關鍵。」

【參考資料】

香港白鷺纏魚絲倒吊 一死一傷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12日文匯報報導

兩隻白鷺在香港屯門新和里近明渠一個樹林懷疑誤墮魚絲陷阱,慘遭倒吊樹上巢穴附近。有途人目睹白鷺被困,遂報警求助。消防員到場拯救,惜其中一隻白鷺證實已明顯死亡;另一隻奄奄一息,於是把鷺屍及受傷白鷺交愛護動物協會。

受傷白鷺交專家跟進。愛護動物協會發言人表示,在現場樹上發現有白鷺的鳥巢,當時另有3隻白鷺在巢上。初步懷疑,或有白鷺在附近明渠捕食時,腳部意外纏著魚絲或魚網,飛返鳥巢時因樹枝,倒吊樹上無法脫困。受傷小白鷺已轉交嘉道理農場專家跟進。

人贓並獲 香港虐貓狂魔終被捕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12日香港壹週刊報導

過去4年,港島區愛貓人士對一名夜更的士司機王澤能恨之入骨。因為自他出現,一隻又一隻的流浪貓便人間蒸發。

沒有固定捉貓的時間、地點,王澤能繼續駕着的士逍遙法外。6月5日,經過一年追蹤,記者終於找到貓兒原來被綁上大鎖頭和鐵鏈,困在半山馬己仙峽道一個偏僻山坡,48小時內直擊他虐貓、被捕過程。

被樹林遮掩着的一個石壆上,是一個約四呎乘三呎,用紅白藍尼龍袋自頂到末蓋着的鐵籠狀物體。它被幾條粗而生銹的鐵鏈和大鎖頭鎖住,其中一條更連繫到地下水渠上。打開尼龍袋,赫然是兩個疊高了的貓籠,頂層的籠內有一隻啡黃色、非常瘦弱的老貓,牠有皮膚病,被蚊子狂咬,頸部卻纏了幾重生銹鐵鏈,及一個比牠身形還要粗大的鎖頭。牠不但無法搔癢,就連轉身,伏着休息也做不到,而且貓籠裡沒有食物和水,盤上有幼蟲在蠕動,簡直就是煉獄。

水龍頭流出黃金碎屑 美居民憂汙染

$
0
0
摘錄自2014年6月9日今日新聞報導

美國蒙大拿州懷特霍爾市(Whitehall)居民布朗(Mark Brown),竟發現自家的水龍頭會流出黃金碎屑,事後他的鄰居哈波(Paul Harper)也發生相同情形。不過,他們並沒有欣喜若狂,而是擔心水中是否還有其他物質!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布朗指出,日前妻子在清洗完餐具後,發現水龍頭還流出一些會閃閃發亮的黃色碎屑,之後在馬桶水箱也發現同樣的物體。

報導指出,布朗的隔壁鄰居哈波也發生同樣情形,並進行幾項試驗,經過測試後確定這些發光的黃色碎屑,竟然就是黃金。

Viewing all 996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Latest Images